BIOS monthly 每日一首:
曾來臺開過音樂會和大師班的瑪莎阿格麗希,自小便展現不凡的音樂才華,為了使她有更好的學琴環境,父母決定全家移民到歐洲。十三歲起,她到維也納﹑倫敦﹑瑞士等地,和許多著名的鋼琴家學琴,分別向Seidhofer,Gulda, Stefan Askenase,Michelangeli等大師學習琴藝。其中以Gulda對她的影響最深,Gulda當時24歲,只比阿格麗希大11歲,Gulda二十歲演藝生涯便已如日中天,他不喜歡也不善於教學,但他曾表示幫阿格麗希上課是他最享受的事,對阿格麗希而言,古爾達也有她的父親一般的地位。阿格麗希早期沒有經紀人,都自己打理一切,處理世界巡迴事宜,使得她越來越討厭演奏家的生活 ,加上原本強烈的自我意識使得她常常因任何原因取消演出。後來雖然有經紀公司打理一切,她取消演奏會的惡名,連經紀公司都無法在演出前一分鐘判斷她是否上台,到場的觀眾亦只能在台下祈禱。但一旦聽完她的演出,餘音繞樑,下回觀眾依舊願意冒著取消演出的可能排隊買票。
由瑪莎嫂(她現在應該已經六十好幾了)和chailly合作的這個版本的拉賀曼尼諾夫堪稱經典演奏,值得收藏。如果把瑪莎嫂的版本和霍格維茲等男性演奏家的版本放在一起聆聽,男女真的是大不同。